《The Young Victoria‧風華年代:維多利亞女王》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獎
首先這支片子的元素:大不列顛、皇室、女王就已構成誘人的閱聽因素,再加上服裝設計由奧斯卡常客 Sandy Powell 操刀,以及《謎霧莊園‧Gosford Park》之編劇 Julian Fellowes(亦曾獲奧斯卡最佳編劇)執筆,預告時已經迫不及待。
(Sandy Powell 曾以《莎翁情史》以及《神鬼玩家》屢次獲得最佳服裝獎。)
在觀看這部片子之前,建議先上網做功課。
(之前看英國影集《都鐸王朝》時有種無力感,因為英國的君主體制和中國大不相同,常常會看得霧煞煞。後來上網查詢才知道時空背景與政治實體操作的細節,也才終於享受到此片的樂趣。)
劇中經典橋段:(照著自己的認知微調了一些翻譯)
維多利亞登基時(十八歲)的誓言:
「今天作為你們的君主和女王,我懷著尊重和敬畏的心情將各位議員招集致此。
我沉痛地悼念我摯愛的叔叔,國王,的去世。
但我知道我能仰仗你們,你們將忠誠地扶持我,如同對他一樣。
我很年輕,但是我願意學習。
我願意將我畢生的精力奉獻給我的國家和人民。
在此我渴求各位的幫助,我知道我不會令人失望的。」
此處演技精湛,尤其維多利亞宣誓完走出會堂時的雀躍小跳步。
此片有許多細膩之處,導演常在重要時刻選擇用「沒有對白、強調感官直接感受」的方式呈現。
例如:
維多利亞首次面對她的政治危機時還是單身,置身於暗潮洶湧的皇室與議會、民眾支持度不斷下滑等三方壓力之下,維多利亞以幾乎乞求的方式向曾遭她高傲拒絕被幫助的情人艾伯特(艾伯特之前曾主動表示願意協助她處理政事,但維多莉亞認為自己能力足以應對。)求助。
維多利亞煩躁不安地整理衣服等待艾伯特,雖然緊張,但在皇室大廳依舊必須拘謹地保持一國君主之姿。
維多利亞回頭瞥了一眼她最信任的女侍。
宣讀艾伯特駕到時,鏡頭拉長,兩人之中隔著狹窄陰暗的通道。
維多莉亞在另一頭明亮的廳堂靜靜地站著。
艾伯特擦得閃亮的皮靴在光滑的地板上發出喀答喀答清脆的聲音。
看到維多莉亞後,艾伯特筆直地向前走;喀答咖搭的腳步節奏加快、聲音越來越大,眼神堅毅。
(配樂是幾乎沒有旋律像低沉呻吟般的提琴)
兩人相視幾秒後,維多莉亞露出淺淺的笑容。
無聲之中似乎用眼神訴說著「我來了,我在這裡。」「恩~你來了,很好,你來了。」
男女之間除了愛情外,亦師亦友的的深刻情誼更顯珍貴。
在遭遇挫敗的時刻,勇於求助於你愛的人、拋下自尊、放下身段... 然後當那個也寬宏地愛你的人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、顯露義不容辭的決心提供援助時...
何等高尚情操!
後記:維多利亞向艾伯特求婚的橋段。
艾伯特:「我剛剛收到妳的訊息,我正在騎馬。」
維多莉亞:「請坐。」
艾伯特:「公園太不可思議了。」
維多莉亞:「我很高興你喜歡,希望你能感覺像在家一樣。我想你已經意識到為何我希望你來。因為這比任何事都讓我感到高興...很高興,真的,如果你能答應我的願望。」
艾伯特:「妳要我和妳在一起?」
維多莉亞:「和我在一起。」
艾伯吐:「結婚?」
維多利亞:「結婚。」
關於維多利亞的關鍵字:
世界上在位最久的女皇。(女皇和女王不同,女皇室地國君主,女王是王國君主。維多莉亞在位時,英國是日不落帝國。)
鴉片戰爭的英國在位君主。
歐洲的祖母。
將血友病帶入歐洲皇室。
留言列表